海得控制:做智能制造的“抓手”
發布時間:2016-03-03
2016年2月26日下午,海得控制董事長許泓作為嘉賓出席了2016 CAMRS自動化年會“第七屆自動化CEO‘智造’先鋒論壇”。
本屆論壇云集了ABB(中國)、海得控制、菲尼克斯(中國)、丹佛斯、東土科技等8家企業CEO,由gongkong® 執行總裁潘英章主持。現場觀點碰撞,精彩不斷,小編摘錄許泓董事長的觀點與發言和大家分享。
2015年自動化市場的增長率創歷史新低。各位的企業是否跑贏了大盤?您認為當前整體市場的低點是V形還是L形的拐點?
許泓:市場目前還處于U形的左下角。行業和用戶需求的分化很明顯,但寒冬中有暖色,如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前景看好。當然,好的行業越來越少,更多行業是產能過剩。企業如何度過市場寒冬,重點在從業者本身,如果你的產品還是傳統、無差別、易被替代的,那么你的未來訂單需求會持續下降。
可以肯定的是,今天討論的智能制造主題,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。海得控制既有傳統業務,也有新的戰略性發展業務。從我們剛剛發布的業績快報來看,去年凈利同比增長45.88%。其中,自主技術業務平均增長50%,傳統業務、分銷業務基本持平,項目型業務有兩位數下滑。
短期來講,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和“一帶一路”政策皆已落地,這將為自動化市場帶來哪些危與機?長期而言,“十三五”規劃和“中國智造2025”戰略正為智能制造描繪宏圖,自動化該如何幫助制造業做強?
許泓:世界變化太快,海得控制制定了三至五年發展規劃。時值轉型期,我們的關注重點是工業智能和新能源,關鍵詞是效率與減排。
節能是一個長久可持續的產業,在新能源板塊,海得控制涉足風電、光伏。我們不會一窩蜂擠進火爆的新興產業,而是在行業中尋找真正有投資價值的應用。比如,在光伏領域,海得控制開展的蓄光互補項目。
今天的話題和效率有關,未來不管你是否愿意,貼有少人化、無人化生產標簽的工業4.0(智能制造)是大勢所趨。海得控制重點投入軟件,做數據采集、數據分析、MES。做軟件是一個抓手,以軟件為核心,嵌入硬件產品,做整體解決方案。這條路不容易走,真正落地的解決方案在中國并不多見,但海得控制會努力向這個方向邁進,可以幫助有需求的企業實現智能制造。如果要完成工業4.0的落地,需要人才儲備,需要融工控、計算機、軟件、制造工藝、生產管理等經驗于一身的高度復合型人才,海得控制已經展開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。
“資本”和“互聯網+”,是2015年大家共同關注的兩個敏感點。自動化企業如何創新贏得資本眷顧,借力跨越發展?自動化產業又該如何擁抱“互聯網+”實現經營模式創新?
許泓:“互聯網+”之于工業市場,現在是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時代,而不是單人在大海里游泳的時代。海得控制希望找到一些在產品上有互補性的合作伙伴。我們是工業市場的一部分,不需要一肩挑。企業應跟隨時代步伐,提高生產效率,減少無效成本,要做就得做好,我們希望形成市場、應用、產品三位一體,同時希望gongkong網幫助建立一個良性的“互聯網+”生態環境。至于投資方面,公司不搞多元化,以互補或疊加的策略做精準投資。